一年一度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(推普周)即将到来。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,是文明交流的纽带,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。说好普通话,不仅是一项基本技能,更是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尊重。在日常学习和交流中,一些字词常被误读,形成“异读音”。这些误读有的源于方言,有的困于多音,有的受网络影响。让我们一起来辨析那些高频“异读点”,为你的普通话“精准正音”。
一、异读音从何而来?
学生群体中出现异读音,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:
(一)方言影响:不同方言区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存在差异,“乡音”深植语言习惯。
(二)“认字认半边”:依赖声旁或形近字“猜读”,导致误读,如将“发酵(jiào)”读成“发xiào”。
(三)多音字干扰: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读音不同,需结合词义准确判断。
(四)古今音变:部分古音(如“骑”jì)现已统一规范(现读qí),但旧读仍易引起混淆。
(五)网络用语冲击:如“怼(duì)人”误读为“duǐ人”,流行语对规范读音形成干扰。
二、高频异读音辨析
我们整理了一份学生中最常见的异读词清单,分为“日常篇”与“文化篇”,帮助你理解并掌握正确读音。
【日常·生活篇】
词语 |
常见误读 |
规范读音 |
简要解析 |
下载 |
下zǎi |
下zài |
“载”表“装载”义时读zài |
怼人 |
duǐ人 |
duì人 |
规范读音为duì,方言常误读 |
蛋挞 |
蛋tǎ |
蛋tà |
“挞”仅读tà,为英文音译 |
挫折 |
cuō折 |
cuò折 |
“挫”仅读cuò,易误读为搓 |
粗犷 |
粗kuàng |
粗guǎng |
“犷”只有guǎng音,意为粗野 |
压轴 |
压zhóu |
压zhòu |
戏曲术语,“轴”在此读zhòu |
气氛 |
气fèn |
气fēn |
“氛”统读fēn |
鳗鱼饭 |
màn鱼饭 |
mán鱼饭 |
“鳗”仅读mán,易受“曼”影响 |
多巴胺 |
多巴ān |
多巴àn |
“胺”为化学用字,统读àn |
剽窃 |
piáo窃 |
piāo窃 |
“剽”仅读piāo,意为抢劫或敏捷 |
靓妆 |
liàng妆 |
jìng妆 |
“靓”表妆饰艳丽时读jìng |
【文化·诗词篇】
词句 |
常见误读 |
规范读音 |
简要解析 |
说服 |
shuì服 |
shuō服 |
“说”在“说服”中统读shuō,“游说”中读shuì |
一骑红尘妃子笑 |
一jì |
一qí |
“骑”古读jì,现统读qí。朗诵古诗可了解旧读,但日常应使用规范音。 |
乡音无改鬓毛衰 |
鬓毛cuī |
鬓毛shuāi |
“衰”旧读cuī为押韵,现代汉语中统读shuāi |
甲壳虫 |
甲ké虫 |
甲qiào虫 |
“壳”书面语中读qiào,如“地壳”;口语读ké,如“蛋壳”。 |
三、如何说好普通话?
(一)权威为王,勤查慎言。
手机常备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7版)APP或小程序,让权威工具书成为你最可靠的“语伴”。国家语委网站、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等都是学习规范语言的优质资源。
(二)深度聆听,培养语感。
多听《新闻联播》、央视纪录片、文化类节目(如《朗读者》《典籍里的中国》),用心模仿专业人士的吐字归音,让标准音韵“耳濡目染”。
(三)知行合一,敢于实践。
在课堂展示、论文答辩、社团活动乃至日常交往中,有意识地将所学付诸实践。不怕犯错,但求知错能改。
(四)尊重历史,拥抱现代。
对于古诗词中的读音,我们应了解其历史缘由,但更要遵循现代标准。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,也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尊重。
(五)争做校园“推普员”。
从我做起,不仅做规范普通话的使用者,更要做积极的推广者和示范者,为营造纯净、优美的校园语言环境贡献一份力量。
一字一世界,一语一乾坤。标准、动听的普通话,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一张闪亮名片,它背后体现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素养。值此推普周之际,让我们从我做起,注重细节,精准发音,自觉做普通话的践行者、守护者和传播者,让规范、优雅的中国话成为我们大学校园里最动人的声音!
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
2025年9月12日